呼叫中心需要哪些KPI?
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者们通过分解运营目标制订各种KPI指标,通过KPI指标来引导座席代表行为,从而达到完成项目运营目标。为什么总是提到座席代表?因为很多呼叫中心都是自上而下的,但很多客服人员却对KPI指标不清楚,这对我们的管理实际上是有一些障碍的。 关键的KPI指标可以分成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。 效率指标:员工利用率、小休次数、平均处理时长、自主服务解决率、服务水平; 质量指标:质检分数、一次解决率、客户满意度;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呼叫中心而言,KPI的指标不需要很多,大而全的指标最后很难完成。 01 效率指标 员工利用率:通话时间+空闲时间,除以签入系统的时间 很多呼叫中心考核座席是按接听数量,而我则是考核员工利用率。原因是人都会有惰性,而抽检比例又不可能达到10%,不能操控座席的每一条录音,考核接听数量导致的最恶劣情况就是,座席为了提高接听量,接起客户电话后直接挂掉。 高效的员工利用率大概是90%,员工要到90%的话,用8小时算一天会给自己留出45分钟离席+侍候的时间,其余全是在通话或者是等待空闲状态。当达到90%后,座席的效率会非常高,不需要考核接听通数。 小休次数:座席离开座位,把自己的状态放置在小休状态的次数 一些晋升空间比较狭小的员工,经常会出现不断的离席状态,将自己的接听量放在最后一个。这样频繁的操作,其实就是在逃避工作量。这个指标在民生很严苛,每天不能超5次,超过5次直属领导和员工要写书面说明的,我认为5-7次的小休次数是可以的。作为中小型的呼叫中心大家有必要关注这个问题。 平均处理时长:将所有通话时间,加上所有话后处理时间,总和除以总通话次数 如果说员工平均通话时长很长了,那就意味之他业务知识不过关,查找知识库的时间很慢,打字效率很低。将平均处理时长定到2分30秒,员工利用率定到90%,小休次数定到5次,基本上员工的工作量非常饱和。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指标,员工一定是比较不错,不需要考核接多少通电话,肯定能够完成。如果通数越多的话,反而员工的满意度和疲倦期会增加,员工的请假和离职率会上升。 自助服务解决率:使用IVR自动语音查询系统和交互式Web应用程序占总呼叫量的比例 目前银行,电信都已经开始在用了,引导大家通过电话的ivr语音,或者web自主的应答式做交互,好的call center能够达到50%的比例。将自主服务解决率提升,首先能够降低人员的使用降低员工的疲劳度,其次能够降低单呼成本。
联系电话:0379-60182778
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。